暑假文言文预习(四)

暑假文言文预习 -《刻舟求剑》

《刻舟求剑》

原文

楚人有涉【1】江者【2】,其【3】剑自【4】舟中坠【5】于【6】水,遽【7】契【8】其舟,曰:“是【9】吾【10】剑之【11】所从坠【12】。”舟止,从其【13】所契者【14】入水求【15】之【16】。舟已行矣【17】,而【18】剑不行,求剑若【19】此【20】,不亦惑乎【21】?

注释

【1】涉–渡,由后文的“舟”得出。 【2】者–……的人,定语后置的标志。
【3】其–他的,代词。 【4】自–从。 【5】坠–掉,落。 【6】于–在,到。
【7】遽–立刻,急忙,马上。 【8】契–用刀刻。 【9】是–指示代词,这儿。 
【10】吾–我的。 【11】之–结构助词,不译。
【12】所从坠–从剑落的地方。 【13】其–他,代词。
【14】者–……的地方。 【15】求–找。 【16】之–剑,代词。 【17】矣–了。
【18】而–但是。 【19】若–像。 【20】此–这样。
【21】不亦惑乎–不是很糊涂吗?“惑”,迷惑,糊涂。“不亦……乎”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。

译文

楚国有个渡江的人,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。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,说:“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。”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,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。 船已经行驶了,但是剑没有移动,像这样寻找剑,不是很糊涂吗?

启示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世界上的事物,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,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,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,不能死守教条,否则会一事无成。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、静止地看待问题。

PDF预览

PDF下载

本文资源来自百度百科古诗文网,希望能帮到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