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文言文预习(六)
暑假文言文预习 -《南辕北辙》
《南辕北辙》
原文
河南【1】乐羊子之妻者,不知何氏之女也。
羊子尝【18】行路,得遗金一饼【17】,还以与妻【2、19】。妻曰:“妾闻志士不饮‘ 盗泉’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,况拾遗求利,以污其行【3】乎!”羊子大惭,乃捐【4】金于野,而远寻师学。
一年来归,妻跪【5】问其故,羊子曰:“久行怀思,无它【6】异也。”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:“此织生自蚕茧,成于机杼【7】。一丝而累,以至于寸,累寸不已【8】,遂成丈匹。今若【9】断斯织也,则捐失【10】成功,稽废【11】时日。夫子积学【12】,当‘日知其所亡’【13】,以就懿德;若中道而归,何异断斯织乎【14】?”羊子感其言【15】,复还终业【16】,遂七年不返。
注释
【1】河南,汉袭秦制,地方分郡县,郡上设部。郡,相当于地一级行政区。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。
【2】还以与妻,当读作“还,以与妻”(回家后,把它交给妻子)。
嗟来之”在《礼记·檀弓》里本作“嗟!来食(喂,来吃吧)”,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,有鄙夷饿者的味道。
【3】污其行,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。
【4】捐,丢弃,舍弃。现在,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,如“为国捐躯”。
【5】跪,古人席地而坐,跪时腰伸直,示敬之意。
【6】无它,它”本指蛇,上古时人们穴居,以蛇为患,见面则问“无它(蛇)乎”。后来转化为“没什么”的意思。
【7】成于机杼”,今语要倒过来说,在织布机上织成。“机”,最早就是指织布机。杼,机上的梭子。
【8】累寸不已,(倒装句,不以累寸),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。
【9】若,假若。楚地方言,今保留。
【10】捐失,即失去,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。捐,也有“失”义。
【11】稽废,稽延荒废 【12】积学,积累学识。
【13】日知其所亡,语出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子夏曰:‘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’”亡:通“无”,没有。
【14】何异断斯织乎,也要倒着说,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。异:不同。
【15】感其言,(倒装句),被这番话感动。
【16】复还终业,以下尚有“遂七年不反。妻常躬勤养姑,又远馈羊子”等句,然后转叙他事。
【17】遗金一饼,一块丢失的金子 【18】尝,曾经。 【19】还以与妻,以,把。
译文
河南乐羊子的妻子,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。
羊子在路上行走时,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,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。妻子说:“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‘盗泉’的水,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‘嗟来之食’,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、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!”羊子听后十分惭愧,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,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。
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,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。羊子说:“出行在外久了,心中想念家人,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。”妻子听后,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:“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,又在织机上织成。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,才达到一寸长,一寸一寸地积累,才能成丈成匹。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,那就无法成功(织出布匹),迟延荒废时光。你积累学问,就应当‘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’,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;如果中途就回来了,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?”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,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,并且七年没有回来。
启示
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,做事就必须有不可半途而废的精神。
PDF预览
本文资源来自百度百科,希望能帮到你!